欢迎来到科普小课堂,补充科技能量。今年9月,中国迎来首个“全国科普月”,今年主题为“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”。小编推出“材料在身边”系列,让我们一起解锁神奇材料小知识、探索材料的奥秘,发现科学与日常的奇妙连接!
今天向大家介绍一种兼具卓越力学性能与生物活性的前沿陶瓷材料——应用于人工关节的氮化硅陶瓷。
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持续加剧,关节软骨随年龄增长而发生退行性变,类似于机械部件的自然磨损。骨关节炎、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退行性骨关节病等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。髋关节作为人体主要承重关节之一,长期承受较大负荷,因而成为此类疾病的高发部位。
人体常见骨科疾病发病部位示意图
作为治疗终末期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手段,全髋关节置换术(THA)通过植入人工髋关节假体,能有效恢复关节功能,提升患者生活质量。人工髋关节一般分为髋臼杯、内衬、球头和股骨柄四部分,如下图所示。其内衬和球头之间构成关键的摩擦承载界面,髋关节假体的承载界面主要经历了从“金属-聚乙烯”到“陶瓷-聚乙烯”,再到“陶瓷-陶瓷”的演变过程。陶瓷材料以其强悍的机械性能、抗磨损性能和优异的生物相容性,可以大幅提高人工关节假体的寿命,从而成为人工关节的理想材料。
髋关节假体系统
随着髋关节置换患者日益年轻化,其对术后活动能力的要求更高,相应的对假体材料在耐久性、生物相容性及长期稳定性等方面的表现愈发关注与重视。氮化硅(Si3N4)作为一种新型陶瓷材料,以其优异的力学和生物学性能,在人工关节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,被视为下一代髋关节假体的重要候选材料之一。
与传统的氧化物陶瓷(如氧化铝、ZTA)相比,氮化硅具有以下优势:
1、优良的生物相容性与骨结合性
氮化硅材料独特的纳米结构及表面化学特性,使其在体内外细胞毒性实验中均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,对人体细胞安全无害。此外,氮化硅优异的骨传导性,能有效促进骨整合。研究表明,氮化硅植入后,其与骨组织界面处形成的新骨面积显著多于传统的聚醚醚酮(PEEK)和钛植入物,其骨结合能力约可达钛合金的两倍。
2、显著的抗菌、抗病毒与成像兼容性
氮化硅对细菌和病毒均表现出显著的灭活能力。研究表明,氮化硅材料表面可在数分钟内使新型冠状病毒(SARS-CoV-2)失活,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也展现出优异的抗菌性能。这种固有的抗菌、抗病毒特性,以及良好的生物组织亲和性,有助于降低植入物感染风险。此外,在医学成像方面,氮化硅因其独特介电与非磁性特质,在X射线下呈半透明,在进行CT及MRI扫描时不会产生伪影或畸变,这为术中的精确定位和术后评估提供了清晰的影像学支持。
3、优异的抗磨损与低摩擦特性
氮化硅具有自润滑作用,摩擦系数小,可以有效降低运动过程中的动态摩擦,磨损产物也可以被人体自然分解与吸收。另外,氮化硅的高导热特性可以有效控制摩擦界面温度,减少因蛋白质变性沉淀引发的第三者磨损。
4、抑制聚乙烯氧化的保护效应
传统氧化物陶瓷(如Al2O3、ZTA)在体内环境可能促进活性氧的生成,进而加速聚乙烯衬垫的氧化损伤。氮化硅具有优异的氧清除能力,能够主动保护聚乙烯材料,从而显著提升陶-聚承载界面的长期稳定性。
中材生物材料(北京)有限公司自主研发、生产的氮化硅球头及衬垫
近日,由304医院骨科医学部牵头,中材生物材料(北京)有限公司作为联合单位共同申报的国家级生物医用材料创新项目——“应用于第五代人工髋关节的氮化硅陶瓷关节的研发与应用”,已作为“揭榜挂帅”项目成功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(工信部)的公示并获批立项。这标志着氮化硅作为第五代人工髋关节的理想材料,其研发正式步入国家战略层面。该项目成果有望于未来实现产业化,打破国外在高端陶瓷关节领域的技术与市场垄断,实现全国产化替代,进而推动我国骨科医疗产业的自主健康发展。
(本文部分内容参考文献资料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文章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,若涉及版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。)
中材生物材料(北京)有限公司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海青大厦
电话:010-88860071
邮箱:sales@zcgxbio.com
网址:www.zcgxbio.com
微信公众号
版权所有:中材生物材料(北京)有限公司 Copyright www.zcgxbio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编号:京ICP备2025146340号 技术支持:亿泰信息